Cable Instrumentation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OFweek氢能网
来源:火狐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5-07-30 14:35:03

  近日,卧龙新能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公司计划向间接控制股权的人卧龙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卧龙舜禹出售其持有的上海矿业90%股权,交易价格为2.21亿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卧龙新能将不再持有上海矿业股权,彻底退出矿产贸易业务

  3月26日,由中电工研(徐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工研”)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48000标准立方米钛系固态储氢撬块精准落位,由国家电投集团牵头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郑重进入设备联调阶段

  在有空间、压力限制的场景下或是较佳选择。 近两年,国内固态储氢的应用发展比较迅速,一方面在储能、绿氢项目、交通工具、备用电源等场景不乏首台套式的应用,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新材料、新产品实现了产业化,

  今年6月,Ⅳ型瓶国家标准GB/T 42612-2023《车用压缩氢气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正式实施,解决无统一标准的困局,也吹响了国内Ⅳ型瓶的量产号角,同时工信部开始放开整车的公告,天海氢能与中材科技(苏州)实现批量化出货,Ⅳ型商业化节奏初显

  氢能行业有个“冷知识”。 我国虽然每年消费3400吨氢气,是全球用氢第一大国,但是这些氢气绝大部分是即产即用,很少进行大规模储运;即使需要运输,也主要是通过高压气氢小规模运输

  在中咨公司氢能中心和能景研究共同举办的“2024氢基能源绿色发展论坛”上,国机集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双庆发表了题为“工业场景下的固定式储氢技术进展”的演讲

  2023年燃料电池汽车成本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构成主要有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动力电池、电驱电控、车身等5个主要部分。2020年至2023年,除车身外,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市场行情报价均呈现下降趋势

  新版Ⅳ型储氢瓶国家标准明年实施,国内储氢瓶产品将陆续产业化落地。2020年IV型储氢瓶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都已发布,但由于国内IV型瓶的安全性问题备受争议,国家标准出台缓慢。随着国内IV型瓶研究开发水

  1 事件背景 2023年5月5日,上海满电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永久出行”品牌运营商,携自主研发的出行创新氢能两轮车产品在第三十一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上亮相,宣告其郑重进入氢能应用领域

  III型、IV型目前在车载中得到普遍应用,国外主要是采用70MPa碳纤维缠绕IV型瓶,而国内IV型技术不成熟,目前主要是采用35MPa碳纤维缠绕III瓶。车载储氢系统是燃料电池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储氢类

  2022年5月20日,Gems捷迈传感器创先推出为氢能行业定向研发的3160系列压力传感器。作为捷迈压力产品线系列压力传感器填补了捷迈在FCV市场中高压压力测量产品的空白。与3500系列低压变送器、AG系列电磁阀、CAP300V系列液位开关等产品

  电车汇消息:4月14日,海马汽车发布关于拟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公告披露,立足海南自贸港资源禀赋与岛屿环境优势,依托自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探索优化新能源汽车应用场景与服务模式,海马汽车拟在海口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

  导读:总部在悉尼的CST复合材料公司旨在建立澳大利亚的第一个氢气容器制造厂。该公司希望能够通过与一家美国储氢罐制造商的合资企业,确保其在这个迅速增加的行业中的地位。CST复合材料公司正将自己定位为全球绿色氢气供应链中的“领先者”

  受燃料电池车带动,车载高压储氢瓶在未来十年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门,是一种保护,一层遮掩,一个界限。推门这一个动作带来的意义则更为深远,代表着进入了一种状态,进入了另外一个领域。这一个动作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作者 | 刘超然阅读所需约7分钟2021年底,氢能板块备受瞩目。国家级和各地支持氢能发展的政策陆续落地,在多地政策利好支持下,氢能发展的高增长可以预期。氢能源板块已经属于“老生常谈”的概念了,早在2018年,氢能源就曾经经历过一次风口

  电车汇消息:博世正在进一步扩充车用氢燃料应用产品组合,目前可以为储氢罐提供部件,例如氢罐阀门和减压阀。近日,博世与意大利厂商OMB Saleri建立合作,深入开展产品研制,基本的产品为储氢罐及相关部件。

  IT之家8 月 23 日消息 据中国石化官方微博,今日,中国石化重庆首座加氢站 —— 半山环道综合加能站近日正式建成。该站是国内首座应用储氢井技术的加氢站。这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 1000 公斤,将为重庆首批氢能示范公交车和市内物流车提供加氢服务

  爱沙尼亚的初创公司PowerUP Energy Technologies与能源公司Alexela一起在塔林Kakum?e港口的Alexela加油站展示了第一个智能加氢站解决方案。计划在将来为帆船,游艇和房车等小型氢气使用者提供此类首座氢气装置

  4月6日晚间,美锦能源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0年美锦能源总营收12,846,280,125.87元,较上年同期下滑8.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704,520,054.26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6.28%

  在氢燃料电池领域,丰田汽车算是公认的“老大哥”。只不过在全球各国,氢燃料加注普遍不够便利的情况下。其旗下的氢燃料汽车Mirai也只能是“独守寂寞”,少有人们尝鲜。但是,氢燃料电池的用途极为广泛,除了搭载于乘用车之外,还能在更多场景发挥作用,比如当做发电车

  液氢现在还没有产业化,固态氢也还在研发和示范的一个阶段,从前期资本投入来看,镁基固态储氢的总投入略高于高压气氢,但远远低于液氢的投入。

  储氢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制造商NPROXX拥有了其首个认证系统。容器化的10英尺解决方案提供225千克的储氢能力,已于2019年6月获得认证机构TüV的批准。NPROXX首席技术官DietmarMüller说:“继2月份单个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认证之后,该系统认证现已成为第二个重要里程碑

  汽车零部件科技公司佛吉亚今日宣布成立全球技术中心,研发储氢系统,该技术中心位于法国巴旺的佛吉亚研发中心内。佛吉亚致力于投资研发新一代更高效、更轻的高压储氢罐,并通过测试中心进一步明确储氢罐的特征。据了

  迄今为止,由于氢气运输和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存储方案,而使氢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当前的方案需要高压或者复杂的热管理方案来实现所需的存储密度。来自英国的一支国际化研究团队合成了一种锰氢材料,在车辆中不使用冷却和加热设备的情况下,其储氢量达到现有700 bar一样体积储氢瓶的四倍

  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是缓解能源压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的最佳手段,并由此带动了氢能产业的全力发展。随着全球燃料电池产业的不断升温,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应用最具代表性的领域,必然会对车载储氢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预计到2023年,该项目二期工程将建成投产,可年产10万吨万吨储油;2026年,三期建成投产,预计项目完全投产后,可年产100万吨储油和1万吨催化剂。

  但国内相关锂电行业研究人员表示:“相较于回收后的用途考虑,本田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回收率更需要我们来关注,外企凭借更高端的电池材料回收技术,可以在后续利用上拥有更多的空间和选择。相较之下,国内当前锂电池的材料回收率仍亟待大幅度的提高。”

  在近日举办的OFweek 2018中国氢能行业高峰论坛期间,OFweek氢能意采访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程寒松博士,就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发展现状、技术进步、未来氢能和燃料电池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等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第一阶段,H2GO将能够为250个家庭提供足够的氢气,一旦规模扩大,它将拥有相当于800万个家用电池的储能容量。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氢脆现象的微观3D图像,并发现了有益于增强合金的晶界结构,研究结果将为制作储氢材料的研究指明方向。